已过去的六月
CFA(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是难是易,如果你是在亚洲考场考的话,那你已经是多数派了。
CFA协会(CFAInstitute)的**数据显示,亚太区今年的报考人数为例全球**。而在亚太区内,中国参加报名CFA®考试的人数最多,共有29689名中国考生报考了上周六的考试,同比增长16%。事实上,这
CFA®考试报考人数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现在在中国,CFA®考试如此火爆?
其实这个增长不是一两年了。过去十年来,中国参加CFA®考试报名的人数持续增长,这与国内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要知道,CFA®课程教的是与投资相关的专业技能,它课程设计系统有全面,这一点目前不光在国内,哪怕在国际上,也还没有比它更好的替代品。国内的金融行业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需要系统的、专业的、******的培训,CFA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然而许多中国学生面对CFA、MBA或者金融硕士(MasterinFinance)这几种证书,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我觉得这几种资格是很不一样的。金融硕士和MBA都是学位教育,而CFA本质上是一种不在学校里进行的个人学习,时间上也比较灵活,很适合一些在职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那些工作了两三年的年轻人,能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进修CFA®课程。而如果要去读个MBA这样的学位课程,可能就是个非常大的决定了。
然而很多人觉得多数中国考生只选择考CFA®一级,而不去考二级三级。其实大家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考二级的人少。但考二级的人数总体上肯定会少,因为每级的通过率都摆在那儿,不可能所有人都通过,都去考二级。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不是中国才存在的现象。
那中国考生CFA三级的通过率分别是多少,退出率又是多少呢?
CFA协会能提供全球考生的通过率数据,但我印象中好像没有具体到每个国家的通过率。不过据我了解,中国考生的通过率和世界其它地方应该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因为通过率更多取决于参加考试的人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去学习,跟国家地区应该关系不大。
退出率也是一样。很多人考一级的时候可能还在念研究生,或者刚刚毕业,等他考到二级三级的时候也许已经变得很忙,或者在个人职业发展上有了其它选择,那么退出考试也是很自然的。不过,我们也看到过一些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就是有人已经在业内做到很高职位了,仍然去完成了他的三级考试,这是我们非常非常佩服的人。
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是国际大银行更重视CFA持证人呢,还是本地的券商更看重这个资格?谁聘用的CFA持证人比较多?
这个我觉得不太好比。如果我们倒退五、六年,或者倒退十年来看,当时国内的机构对CFA还不太了解,所以国际大银行肯定就相对比较认可。但这几年来,我们看到国内金融机构对CFA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提高得非常多,而且不仅仅是一些大的银行或者券商,也包括不少新成立的小基金,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他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CFA持证人。所以我的感受是,这两类机构在认可CFA的程度上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有人非常想在金融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是不是一定要把CFA三级全部考过?我觉得这还是要看他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决定,并不是说每个考过三级的人都会有一样的职业发展。要知道,CFA从一级到三级,不是同样的东西让你考三遍,每一遍越来越难,而是每一级覆盖了不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设计与一个金融从业者的职业经历是匹配的。比如,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从分析师或助理起步,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那就比较需要了解一级的内容;而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投资决策,那就可能需要具备三级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了,如果你真的想在一家金融机构做到一个跟投资管理相关的部门或者岗位上,那我觉得考完三级还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还是有很多考生考不过一级,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学习时间不够,导致准备不足。毕竟,让一个已经工作的人拿出很完整的时间去系统地学习,几个月持续不断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机构可能比较支持员工去考,并提供一些较好的条件,但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很多时候确实是因为日常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书。其实学生也有这个问题,因为学生虽然时间多,但目标性不够明确,他会同时考很多证,所以也未必会特别集中精力去复习
CFA。总的来说,我认为CFA的特点就是没什么投机取巧的地方,必须把时间花到位,必须系统地去看,才会有通过的可能。这是我觉得**的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学习的技巧,我建议甚至可以去教育机构报班,身边有很多朋友选择了高顿网校,并且都通过了考试,值得考虑。另外,我建议现在攻读本科学习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毕竟在学校会有一个集中的学习时间,学习氛围也会很浓,工作后时间太零散,不好平衡学习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