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拿到金融机构校招Offer这么难?

时间:2015-11-24 10:50 作者:CFA 来源:CFA

  金融机构,CFA
         Part 1

  为什么金融业校招这么难?

  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感慨金融校招难度多高,宣讲会招聘会多拥挤,金融机构招的人多少,投递的简历数量又多么吓人……所以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无非是今年的就业形势太差了,或者金融业门槛太高了。

  然而,这是真的吗?就业形势姑且不仔细分析(当然二级市场波动的确实可能对金融业就业岗位产生一定影响),从目前校招企业官网公布的名额总数来看,金融岗位招聘名额其实并不比往年少很多。

  而“金融业门槛是否真的那么高”这个问题,在此重点阐述一下,以正视听。

  首先,何为门槛?门槛最早的定义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越是大户人家,门槛定得越高,意思是越难进入。然而,正如本意所指,所有的门槛都是“人为的”!比如说很多岗位,是不是真的像某些岗位要求那样非北清复交硕士就不能胜任?然而肯定不是的。之所以定那么高的门槛理由无非是,企业的选择太多,所以设了这个坎,人为地限制报名人数。其实不同学校都有着非常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不扩大范围去面试更多学校范围的人呢?答案就是——其实这些机构没有抱着真正的诚意来招人!他们打出铺天盖地的广告,举行逼格很高的宣讲会,更多地只是把校园招聘当做秀场,从而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向全国各大核心院校去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

  金融业尤其如此,曾经与一位大型券商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聊天,他提到他们去东北的某些院校宣讲,会收到厚厚的一堆简历,等宣讲会结束后直接丢垃圾桶。这些学校其实根本不是他们的目标招聘院校,但是因为实业不少,公司希望他们去这些地方维护一下该券商高大上的形象,为将来发债融资等业务打下基础。又如我是某政法院校毕业,在校期间有很多高大上的律所来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宣讲,然则最终招的人数少得可怜。但是年年过来宣讲,乐此不彼,为的就是给台下各种未来的法检察官、企业法务人员甚至是其他律所的同行,留下一个他们所很厉害的印象,在将来讨论合作的时候,会另眼青睐。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对于当年在校听过宣讲会的机构,本人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现在你大概能够理解很多企业、机构打广告或宣讲的意图了,他们中的很多并没有足够的诚意来招人,所以注定了进入门槛很高。因此再次提及门槛这个概念,任何哪怕阿猫阿狗的机构,只要拿出足够吸引人的待遇,然后把条件定得很高很高,刹那间都会让你觉得有很高的门槛。

  所以,大家很多时候,都是被一些诚意不足的企业伤透了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其实大可不必。金融业是人才需求旺盛的行业,不管当年形势怎样,最终都会招聘很多人才。你想想你们学校每年的就业率摆在那里,再想想往年师兄师姐就业情况如何,心中自不必焦虑。至于啥就业情形不好,呵呵,你知道每年毕业都会有一个“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的传说么?!

  所以,同学们,不要再焦虑了,不要再怀疑自己了。很多时候你的简历没有过,在面试中被刷,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抓紧时间,擦亮你的眼睛,去找寻真正有诚意招人的机构,努力争取吧。一直认同一句话:校招更多考验的是运气和毅力,运气你无法把控,所以能加强的,只有毅力了。

  Part 2

  校招的心态和战略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自己找工作已经非常努力了。以至于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变成了:每天各种网站搜罗金融业招聘资讯,群内到处问这行当怎样、这岗位如何,随时打听班里系里的同学,砍下多少offer,羡煞旁人。再后来,心里要求越来越低。当初求职目标是券商、基金核心部门,后来银行也开始广投,但仍然未能收获保底。于是便觉得自己毫无竞争力,觉得毫无头绪,毕业后就要失业了,不想做啃老怎么办……

  总结下来,你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曾经自己认为的优点都不再是优点,而自己的缺点开始放大,最终对金融业的向往和憧憬开始不断动摇……

  然而,很多时候,你把时间耗费在了焦虑上面,只是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在错误地耗费自己的精力。首先,与其无助,不妨静下来思考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人贵自知,但我觉得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大家都缺乏一个努力的方向。基本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漫无目的地找工作,今天投投券商各个部门,明天看到基金各个部门又一窝蜂地去投……

  在我看来,这种求职方式其实也是缺乏诚意的。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无法在你最想从事的方面做到专注。比如有些很优秀的小朋友,非常清楚自己想去的就是券商投行部门,简历上的所有关键字都是围绕着投行展开的,求职信、面试中也是如此,实习也非常契合,基本上都围绕着投行这个目标。这样的简历与经历会让人觉得他非常用心、非常优秀。并且在面试中对于该求职方向的问题了然于胸,上来就可以直接谈做过什么项目,这样又让人觉得他可以直接接手,展开工作。这就是专注的力量,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没有人的精力是可以广到面面俱到的,想要变得优秀且卓越,必须专注,别无他路。不管你有没有相关实习经验,专注一个领域,你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大量的改进与提高。既然你其他方面(学校或实习经历)并不出众,甚至说是有劣势,你就必须在得到的少数面试机会中,达到令人难忘甚至惊艳的程度。

  就像L作家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毕竟努力的人很多,在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梦想,最不差的就是优秀的人。可是,你优秀又能怎么样,每个人对于优秀的评价又不一样,既然优秀不够,就让自己无可替代吧。而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

  这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我觉得这段话特别有道理,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拉下脸皮求师兄师姐推荐,或者勤奋地去宣讲会现场并努力给招聘人员留下好印象,再比如花费大量的时间,细致地准备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等。至于把别人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一是需要细心踏实肯干,二仍然是需要在某一方面付出大量心血。

  所以即使你现在已经在校招,即使你每天要填大量的网申,跑大量的宣讲,甚至参加大量的笔试和面试,我觉得也要时常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做什么,又擅长做什么,这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我曾经和一个朋友一起给某高校的小朋友们在线做分享,当时我和他的角度完全不同。我坚决地认为研究所的门槛比投行高,而他确坚决地认为投行的门槛比研究所高,其实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我是学法律的,而他是学理工的。所以你所喜欢的很多时候却并非是你所擅长的,逆向选择,确实会很痛苦。就正如选择你最爱的人还是选择最爱你的人,这中间面临着许多权衡,但早一分钟想清楚,对你的爱人倾尽全力,做到专注,很多时候会豁然开朗。即使错过很多其他方面很好的机会,但至少你的内心不会动摇。

  Part 3

  金融业有哪些适合应届生的工作?

  既然大家是已经参加校招的各位同学,相信对各大金融机构的各种岗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列举一些我觉得适合应届生去从事的一些相关岗位,当然列举可能存在不完整,见解也来源于我个人,大家仅供参考:

  业务前台类型

  投资银行类

  在此说的主要是内资券商的相关投行部门,广义上可以分IPO、并购、新三板、债券承销等方向。我一直认为,作为应届生在一级市场的职业起点,最适合的莫过于券商投行。无论是债权还是股权,券商基本上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机构之一,投行更是资本市场中的弄潮儿。在券商的投行部,高强度的工作、专业的工作环境,都可以让你得到非常大的锻炼,个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急速提升。总体来说投行部门的出路非常之广,有一定投行部门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在一级市场内的绝大部分领域都非常受欢迎。

  大资管类

  资管在目前来说,涵盖面非常之广,在此主要指的是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保险等资管部门。如今资管十分火热,作为应届生的一个职业起点,前景不错。资管内部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业务泾渭分明,二级市场在研究类或买方类更多类似,在下面进行更多的描述。在一级市场从事资管,总体来说比较忙碌,出差必不可少,但是和券商投行相比较,生活状态会好上不少。因为没有那么繁重的监管压力,也不用做那么多让人感觉重复劳动、无意义的工作。资管项目周期相对较短,出差也多是短途,而且多是和当地的大企业或者大型金融机构打交道,至少不会碰到要去偏远山区关小黑屋的情况。总体来说,待遇相对优厚,工作强度合理,上升空间和出路都挺不错,有资源者甚至可以比较轻松地赚钱。虽说出路可能没有投行类的广,但是大资管有着足够广阔的空间任你在内部自由发展。

  银行核心部门类

  这里主要指银行的资管职能部门、利润中心,如投行部、金融市场部、资管部等。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霸主,在市场上享受着强势的买方地位。在做业务过程中,银行的体制虽然相对僵硬,但是话语权较强,所以一般情况下节奏都是掌控在银行手中。作为金融业的航空母舰,银行同时掌握着资金和项目的优势,所以如果善于积累的话,在银行出路也会非常不错。总体来说银行待遇偏稳定,激励机制肯定不如其他市场化机构,但是待上几年时间可以积累下不少资源,对于将来跳槽有不少好处,基本上大资管领域都会非常欢迎。不要根据柜员的苦逼就说银行是坑!那只是你去不了银行的高帅富部门而已。当然银行的这些核心部门是非常难进的,但是通过管培或者其他方式进入,目标明确,都是有机会的。

  卖方研究类

  和券商投行一样,我一直觉得卖方研究所对于有志于从事二级市场业务的同学来说,是最适合的**份工作。同样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使得研究员必须急速成长起来,写出专业的报告,能够去上市公司调研、勾兑,能够去买方路演取得认可。基本上工作一段时间的卖方行业研究员,在短期内都能够在该行业领域快速入门,甚至很快崭露头角,获得巨大关注。在卖方锻炼的这几年,不但能为你打下非常坚实的基本功,也可以使你快速地积累二级市场相关人脉,成熟的卖方研究员转行去各种买方机构都会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

  买方类

  在此主要指的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PE、VC等。总体来说,买方机构的研究员,相对卖方研究员而言工作强度确实低很多。公募基金不另外解释,在此私募基金泛指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PE、VC指投资股权的私募机构。在公募基金,买方研究员有着诸多卖方贴心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优秀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整体的研究思路更纯粹,更倾向于投资角度而不是服务角度。在公募基金的工作强度、下班时间、福利水平相对来说非常地人性化。

  那么买方研究员还是卖方研究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更合适呢?以前我觉得卖方研究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会好很多,因为当时觉得买方研究员的工作强度和环境远不如卖方研究员,各种报告和开会以及调研都会显得更加随意。但是后来接触多了,觉得买方卖方只是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不一样而已,从买方做起,未必会比卖方成长得慢,后发优势同样很大。

  而私募证券投资整体上更加随意,人非常少、人均管理资产很大,只要收益够高,其实对其他很多形式化的东西,根本不在意。虽说体制整体相对不会太规范,但是私募基本上也是在证券市场浸淫多年的人创办的,基本上行情一好,人均待遇惊人(因为人少)。

  PE/VC专注于一级市场,很多时候也需要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并且经常伴随着出差、看项目。但是同样是一级市场,想想券商投行,生活状态还是好上不少。至少出去面谈也算是个资方,地位不一样。

  关于应届生是否适合去直接做私募的问题,在此也简单提几句。上面也说了,私募其实更加适合在其他行业有较为丰富经验的人转过来做,如PE/VC更喜欢投行或有资深产业经验的人,二级私募则更青睐有买方、卖方投研经历的人。大多数私募都人员简单,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整体风格较为随意,一般来说缺乏完善的培养制度。所以应届生毕业直接进入私募其实挺难适应,一来私募绝大多数的工作都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二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培养制度,未来跳槽出路其实不佳。当然也非绝对,如果确实能遇到非常好的领导,愿意倾囊相授带你,或者说个人能力超群,在私募这种环境下说不定可以更快地成长。

  中台类型

  中台岗位主要包括产品、风控、合规稽核等,一般来说是技术要求较高、对业务提供支持的岗位。

  产品相关岗位

  个人觉得产品也是非常适合应届生的岗位,如公募基金的产品部门是非常核心的岗位,需要懂投资、懂产品、懂法律、懂创新,时刻关注业内动态和实事,对个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在产品部门做得好,待遇好,想转业务前台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在金融专精化发展的今天,各个部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中台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风险管理、合规、稽核等岗位

  风险管理会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直记得以前我老板说过的话“金融机构,比得不是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风险控制管理岗位在未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技术含量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待遇也相对稳定。

  后台类型

  后台部门,主要就是支持业务部门工作的后勤部门。虽然说整体上工作较为枯燥,但是后台部门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金融机构能同时享受金融机构的各种待遇和福利。有的金融机构统称为综合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一般情况包括财务、人力、信息技术等。一般情况下,后台的出路多为继续在别的机构做后台,更多情况下适合性格温和稳定的同学。

  关于后台转前台的,很多人也咨询过我,比如说想要从后台转业务,或者后台转研究的。市场上确实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可能也不算少。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在求职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努力追求你想要的工作。如果你一开始就不热爱一份工作,你是无法做好的,做不好凭什么得到领导的青睐而愿意让你转岗?不要被其他人举的个例所迷惑,那些成功转岗的人的努力(或运气或关系)很多时候是你想象不到的。其实做个比喻,如果前台部门是精细化的厨师,后台很多时候做的是服务员,你觉得服务员转行做厨师会非常容易吗?毕竟你每天做的活只不过是在端盘子。当然对身在后台、一心想做业务的同学,大可以往此路径上走,我只是针对很多同学抱着理所当然的想法,做出一些批判。

  Part 4

  其他杂七杂八

  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历经千辛,最终得善终

  去年身边很多人吃了很多的苦,但绝大多数的朋友,不放弃不妥协,最终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offer。举两位女性小伙伴的例子,听着就觉得很不容易。Y同学TOP4名校+CPA+超好的实习经历,求职历经坎坷,一直到今年五月份才确定offer,最终入职某银行总行投行部。另外一位海归小伙伴,情系二级市场,还被某卖方研究所坑过,最终毕业六个月左右之后,才最终确定在某公募基金做TMT研究员。在十一月已经坐立不安的各位,要是明年五六月份或者说毕业半年都还没offer,是不是要直接跳楼了?

  曲线救国,后来居上

  有的时候目标不怕定得高,只要你够坚定,机会一定会垂青你。像我是学法律的,确实有很多同学一开始很难进入很好的券商,但是只要你够有决心,从律所非诉业务入手,后来很多身边的朋友都陆续被券商挖走,甚至做得非常优秀,迅速成为骨干。我不会告诉你研究所是有多少实业出身的人转过来的,做得又有多么优秀。******怕的就是你总是动摇、退缩,忘记了你最初的理想。

  不一的世界,也很精彩

  其实许多人,并不一定适合金融业,在其他行业或许真的可以做到更好。比如有的人喜欢钻研问题,天生是做学术的料;比如有的人慧眼独到,是从商的好料。SW研究所一位非常令人钦佩HR老师潜伏在小伙伴上海校招一群里,曾经有一个次一个理工科的小伙伴问实业与金融的问题,他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实业(科研)很多时候,做的是从0到1的事情;而金融,更多的是从1到1.5的事情”。确实,金融业并不直接创造财富,更多的时候是将资金配置在了更有效率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说金融业做得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是那些从零到一的人。虽说其他行业的待遇和发展,或许很难比得上金融业,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去追求的。比如我是个法律渣,混迹金融圈,其实早已经忘记了当初做律师伸张正义的理想。但是,心中由衷的去钦佩那些将社会变革作为己任的同学。

  关于大平台VS小平台

  其实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如果碰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或者是类似的“小券商能不能去?”这种问题,我一般都会直接回答,其实你更应该考虑你的直属领导或者团队怎么样。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团队,远远比单纯的一个单位对你的影响大。大平台不乏很烂的团队,小平台也有非常厉害的团队。如果你能有选择,可以考虑的话,优先按照此标准进行筛选。如果确实没有信息可参考,同等条件下还是建议选择大平台,一方面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如大项目、优质客户等,另一方面跳槽的时候Big Name可以使你职路更加顺畅。但是小平台是不是就一定不如大平台?其实也不然,一般来说小平台人才相对没有那么溢出,可能更容易尽早深入项目,受到重用的话也可以更快独当一面。等有若干年工作经验,在金融业大小平台间切换,其实并不会很难。

  关于金融业的待遇

  很多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你给一个较为模糊的答案,还要继续追问到底多少,税前还是税后、福利怎么样、奖金有多少等,着实有些让人无语。我个人觉得,应届生其实根本没必要太看重所谓的待遇问题。当然不是说金融业的待遇不好,或者说喜欢钱不对。但是你的眼光,就是不能被这些小钱所遮盖。某位大哥曾经跟说过一番话,我觉得很有道理,“金融业就是这样一个‘嫌贫爱富’的地方,应届生一无所有,来工作很多时候我是要培养你们的,不管我给8000还是5000,一堆优质的学生都会抢破头”。所以,这注定了很多金融业的单位核心岗位给应届生的待遇都不会太高。但是,你会发现只要你能力强、有积累,之后的成长会非常非常迅速。所以说如果核心岗位,别管是给8000还是给5000,甚至是给800也一定要去,只要是你所喜欢的,又是金融业的核心岗位。之后市场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Part 5

  结语分享

  说这么多,CFA小编主要是想让小伙伴们不要气馁。但校招的确还是很难,因为校招本来就是地狱模式,简易模式都被别人提前选完了。

  这段时间对你心智的磨练,对你人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还记得你的高三吗?当时是不是充满了担忧和郁闷,但是如今回想起来,留下的更多是美好而充实的回忆。因为在那时,人生难得有一个确定的方向,然后所有人就往这个方向努力,心无旁骛,一直前进。校招,同样如此,将来的你,很有可能会很怀念这段时刻。

        ******小编祝小伙伴们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称心的工作,Fightin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