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协会分享:走近互联网金融(七)丨P2P能否颠覆银行秩序?

时间:2016-12-15 14:01 作者:CFAinstitute 来源:CFAinstitute

        P2P是放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一种直接贷款形式.在P2P交易中,资金可以通过P2P平台直接从放款人流向借款人,完全绕过了传统的银行渠道.因此,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FinTech(金融科技).
        陆金所(Lu.com)是全球**的P2P平台之一.最近,我们来到上海采访了陆金所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计葵生,讨论了这个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CFA Institute︰你会如何定义 P2P 业务?
        计葵生︰我们认为 P2P 在借款人和投资者之间搭建起了一种端到端的在线连接平台,剔除了中介机构.但事实上你总是离不开拥有信用能力和平台功能,可以把人们聚集到一起.
        我总爱和银行家开玩笑︰若想成为世界上**的 P2P 公司,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数据从你的信用卡公司拿出来,然后剥离到一个单独的平台上.这样你便拥有了数据.你知道谁是借款人.你的许多借款人都很有钱,可以成为投资者.这样你便是「无所不知」.
        顺便说一句,我们最初做的是 P2P,但它现在只占我们现金流的 10% 左右.
 
        P2P 市场是否足够庞大,是否值得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因地区而异.在美国,消费市场已被银行主导.类似 Lending Club 的企业已涉足该行业八九年,规模仍然有限.
        但在印度、印尼或中国,大量的消费者借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对零售银行业的需求非常大.就中国而言,银行 80-90% 都从事非零售业务,因为它们在其他领域更容易赚钱,而且当企业银行家获得的社会回报要比零售银行家更多.这个市场将会变得更大,因为传统金融机构不会迅速抓住机遇.因此地区不同答案就不一样,但技术将会在全球得到采用.
        这听起来好像是说,若能抢得先机,
CFA协会分享,走近互联网金融,P2P能否颠覆银行秩序
        中国的 P2P 市场将会变得很大.
        目前按未偿贷款计算,中国的 P2P 市场价值大约为 1000 亿美元.未来 7-10 年这个市场将会增长到 1 万亿美元,这种预测并不疯狂.
        那银行为什么不做 P2P 呢?
        银行要这么做并不存在什么阻力.但银行为什么要做 P2P ?
        银行通过储户存款获得融资的成本是 1%、2%、3%,而信用卡的年利率是 18%.如此计算,它们的毛利能达到15-16个点.如果银行也采用 P2P 模式,就必须给投资者支付5%或6%的利息,这样就会少赚几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的真正问题是,一旦决定从资产负债表转到 P2P 模式,盈利率便会受到影响.
        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都会下降.在能把业务实际做起,大到足可剥离以转向新的商业模式之前,这个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不一定愿意以两、三年的阵痛为代价,换来资本市场的扩张.所以说资本市场对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估值是不同的.
        对 FinTech 初创公司来说 P2P 可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如你所言,金融机构会因各种理由而不愿做 P2P 业务.这并不是它们最重要的议程.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大约一年前,我们接待了澳洲四大银行之一的到访.他们一行大约 12 人.他们来拜访我们,询问了我们的业务、平台和技术等一些问题.******,他们问「你们没想过到澳洲发展吧?欢迎你们来我们的海滩花钱玩乐,不过公司就不要来了吧!」所以我觉得创业企业有机会,银行希望你不要来抢他们的生意,不急于发展互联网金融.
        他们等待的时候,初创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等银行想来做互联网金融,可能就已经晚了.
        你认为 P2P 一旦形成规模,银行会感兴趣吗?
        有些会.有些会自建,更多的会高价收购.
 
        曹实, CFA
        曹实先生是CFA Institute亚太区金融分析研究总监.他开展原创性研究,并专注于亚太地区投资行业的会员教育工作.曹先生拥有逾 20 年的投资经验.在加入 CFA 协会之前,他曾在汇丰银行担任亚太地区高级管理人员.他最初在中国人民银行任美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他还曾任职于美国的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在 Munder Capital 管理美国和国际股票基金,和在晨星为全球性金融机构管理多资产投资,曾获得美国投资行业著名的Lipper 奖.
        曹先生曾接受广泛的商业媒体採访,包括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和CNN.他曾在行业研讨会及学术和行业刊物上讨论过资产配置、股票、ETF、固定收益、财务规划、退休及储蓄行为等课题.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做访问学者.
 
        来源:CFAinstitute  作者|曹实   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
 
        CFA®考试延伸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