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CFA推荐 高顿网校教你读懂金融

时间:2015-07-31 16:33 作者:CFA 来源:未知

  传统社会,是道德型的社会,道德是全部生活的中心,现在的社会,则是“经济社会”,经济居于生活的中心。不懂经济即脱离时代。而金融则是经济的中心,金融学,是现代人生的必修课。
 
  遗憾的是,世人对金融,经常带有偏见,这是因为中国社会,还保留着太多传统社会的道德和观念。
 
  必须说,文学家们,对此有很大的“功劳”。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金钱和财富的鄙薄,对富人“愚蠢”和穷人“智慧”的描述,这往往能获得读者的喝彩,也仿佛增添了作者的些许正气似的。
 
  但事实是,愤世嫉俗的文学家,从没能正确地区分人性和器物,因此他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指责是武断和无理的,对富人的讽刺是刻薄,对“穷人”的歌颂是矫情的。
 
  包括伟大如莎士比亚者,也未能正确地认识金钱,他在《威尼斯商人》中对金融家夏洛克和高利贷的讽刺,其实是对商人作用和金融作用的无知。商人赚钱是其德行所在,赚钱就是为社会做了贡献。金钱本身更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性中的恶。金钱不过一种工具,即便没有金钱,人性之恶也会以其他途径表现出现。指责金钱,就好比有人用菜刀杀人,就认定菜刀邪恶一样。菜刀是切菜的工具还是杀人的凶器,完全取决于谁把握菜刀,而不是菜刀本身。又好比文人们都喜欢把亡国的重责都加诸于美女: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玉环、飞燕,陈圆圆之类,这些美女风华绝代,人人欢喜,帝王自不例外还有近水楼台之便,美女值得歌颂,但亡国实在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文学家们的心理,我只能猜测为羡慕嫉妒恨。
 
  金钱和金融,早已经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人们时刻享受着它们带给的便利,不但不感激,还妄加贬损,实在是没道理。
 
  金融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打几千年前,货币被发明之后,除非是完全与世隔绝的人,一辈子谁也离不开货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概括起来,就是“赚钱养家”。
 
  中国人常说“金钱如粪土”,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和侮辱。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就明白,货币是人类聪明智巧的产物。但“金钱如粪土”这句话,似乎未必就是真心话,因为中国人又说“朋友值千金”,这两句话刚好是矛盾的,千金还不就是金钱?这表明国人对金钱认知的混乱。
 
  但也有例外,司马迁,对于金钱和财富,金钱与道德的关系,有一致又精当的认识。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他说道,“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在他看来,金钱与道德不但不是对立的,反而是统一的。司马迁的见识,是了不起的。
 
  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美好,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不是人人都同意)。但是,光有爱情是不够的。当男女因着爱情而进到婚姻的殿堂,生活的现实和坚硬,立即摆在眼前。有多少看似相爱的人,或者真的相爱的人,仅仅因为家庭的贫困(没有钱),就劳燕分飞,各奔西东。而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爱情童话,不是公主爱平民,王子爱上灰姑娘,就是七仙女爱上董永,织女爱上牛郎,抑或罗密欧和朱丽叶相互爱慕。这些童话共同的特点,你可曾仔细思量?它居然是:两人之中至少得有一个富人。贫家的灰姑娘,渴望遇到白马王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未来富足生活的一种梦想。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金钱绝不是文学家贬抑的那么不堪。金钱,是值得尊敬和歌颂的,比之爱情,还不逊色,因为终究感情不能当饭吃。
 
  金融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
 
  如果没有分工,人类恐怕至今还徘徊在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所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伟大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即《国富论》),**部分,写的就是分工的原理,他充分肯定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增进的贡献。
 
  但是,没有货币的出现,分工绝无可能。因为分工意味着交换的必然,而交换的成功,如果不以货币居间,而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则交换成功只能凭运气。货币使得交换润滑、顺畅,分工因此得以扩大,身缠效率和技术发明得以加快出现。
 
  单单出大力、流大汗,简繁重复的体力操作,是不能开创新世界的。能开创新世界的劳动,都是表面看起来很轻松的科学家的工作。而科学的背后是投资。比如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是要花大价钱的。谁敢把钱花在听起来不靠谱的,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的“天方夜谭”,比如乔布斯关于iPhone的设想上?只喜欢实实在在的人,怎么会舍得投资这些古怪的想法。但有人就敢,这就是风险投资家们。
 
  这一点,凯恩斯早就精辟地论证过,他说经济的繁荣,不是生产(供给)决定,而是需求决定的,而需求,关键是投资需求。没有银行和金融市场,投资会受到极大的抑制。其实,社会事业的繁荣如电影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好莱坞大片人人爱,但那可是钱堆出来的!
 
  金融是一种制度
 
  无论是过去的铸币,还是后来的纸币和电子货币,都不是“真东西”,本身并无多少价值,却能撬动和替代比自己大得多的那些“真东西”。是因为货币让人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制度的力量。
 
  交换源于人们内心的需要,而货币的实质,不过一种过渡的手段,一种润滑剂,一种观念上的东西,所以,不见得非用真东西。于是,政府以其强制力,规定人们必须接受,因此,纸币就是一种制度安排。
 
  银行也是一种制度,现代商业银行,不但是存贷款的机构,还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在中央银行的诱导下,创造出新的、大量的货币。一个经济中的货币,主要并不是印刷出来,而是这样凭空产生的。这表面上是变戏法,但这种戏法,对人们福利的增进,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金融学会告诉你,有时仅仅是货币多一点,你的生活就会真的好好一点,神奇吧。
 
  金融的本来含义,是资金的融通即流动。因为自打货币出现,并作为财富的主要保有形式之后,就有了资金的盈余者(潜在供给者)和赤字者(潜在需求者)。有钱的人,不一定善于赚钱,而善于发现赚钱机会的人,不见得有钱。没有银行,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就是瞎子摸象地互相寻找,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一代代人的生命和渴望,就在等待中消失了。
 
  银行是梦想的实现机构,是仙女的魔棒。有了银行,出借者和借款人,就都不用再东奔西走,找到银行,就可以了。银行促进了资金盈余者和赤字者的沟通,实现了“金融”。有多少人事业成功,从无名小卒财富名流,就是因为有了这个魔棒。
 
  金融制度,何其重要!
 
  金融是人性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人性是什么?趋利避害,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但如何让每个自利的人,都能增加自己的利益呢?就要让他们自愿地达成交易。一切交易,只要不是强迫的,每个人,肯定都能增进自己的利益。
 
  比如利率和利息。为什么存在利息?因为人的正常心理,是高估现在,低估未来,同一件东西,放在今天,比明天的价值要大。既然借贷是同种东西的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交换,那么未来价值就低于现在的价值,中间的这个差额,必须弥补,弥补之物,就是利息。利息不会取消,因为人性不过如此。特别说一下,即使是高利贷,亦是很人性的,本书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一般地,因为不同的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未来的预期有差异,有人看好有人看淡,这才是正常的世界,否则才是不正常。正是洞悉人们认识世界的差异,股票、债券、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才循此设计出来,以便每个人都能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有正确,是否比他人更聪明。你会看到,金融产品,有的是利用人们厌恶风险的心理如保险,有的是利用人们喜欢冒险,喜欢风险,喜欢赌一把的心理如金融期货。香港影星周润发主演的电影《赌神》就表现了赌徒的冒险精神。多品种的金融产品,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正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心灵世界的体现。这就是金融的人性。
 
这样说来,金融又跟文学、艺术相像,文学、艺术看起来很空灵,很不实在,但揭示人性的本质。金融也是如此。
 
  各位考生,CFA备考已经开始,为了方便各位考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充分备考,体验实战,高顿网校开通了全免费的CFA题库(包括精题真题和全真模考系统),题库里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题型加强练习,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与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分享: